- 张克锋;何静婷;
文徵明仰慕苏东坡的人格,喜欢其诗文、书法,尤其喜爱前后《赤壁赋》,在其一生中,反复书写达数百幅,见于著录及现存的作品有六十多幅。文徵明书前后《赤壁赋》,有的是因时、因地、因事以寄意遣兴,有的是书赠朋友,有的是应人之诸。由文徵明应人求字和赠人而大量书写前后《赤壁赋》,可知当时人们普遍喜欢二赋之风尚。文徵明与其师长、同好、儿孙、弟子形成了一个诗文书画创作的群体,群体的互动为绘赤壁图和书写前后《赤壁赋》提供了很多机缘。文徵明书法安闲优雅而又自然洒脱的风格与前后《赤壁赋》文辞的优美、思想境界的超然绝俗以及赤壁月夜宁静旷远的境界多有契合,受其影响的吴门书画家及其后学,也沿袭了他书写前后《赤壁赋》的好尚及其书风。
2025年03期 v.41;No.16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刘利平;
在新生代的先锋小说家中,弋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位70后作家,其作品通过对城市生存景观的体验式书写,展现了个体生命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在广阔而密集的群体生存压力下,对自我生命体验的观照及个体与群体相对抗的张扬态势。短篇小说集《所有的故事》延续了作者城市书写的主题,关注的仍然是城市中个体的生存困境,在这个涵盖了城市各个阶层生活态势的小说集中,弋舟以他尖刻却也不乏悲悯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境遇以及这种境遇中所涵盖的复杂而深刻的人性。
2025年03期 v.41;No.16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王世林;
上博简《申公臣灵王》与《左传》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有许多差异,这表明二者对楚灵王的态度并不相同。前者对楚灵王的好感源自其书写主体所代表的楚地民众,这暗示出后者一贯的批判态度是刻意为之,原因在于楚灵王的尚力有违于《左传》书写者的崇德。在具体的批判方式上,其采用道德视角对之重新审视,聚焦于日常失礼行为,以此消解其政治成果,并最终完成以“汰侈”为核心的道德化书写。对“汰侈”的批判是儒家长期以来的思想传统,其中蕴含着《左传》书写者以之勾连史实并坚守礼义道德的深层叙事理性。
2025年03期 v.41;No.167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姚瑶;
根据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语言并不是用来区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优劣的工具,而是揭示人类与万物共栖关系的核心途径。他将语言视为一种“道说”,即存在者通过语言显现并融入共同澄明的自发活动。因此,语言成为显现与遮蔽的根本动力:通过召唤、倾听和回应,语言不仅揭示世界的多样性,还构建其意义。将语言视为连接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的桥梁,这种语言观超越了人类中心论,推动伦理从局限于人类的框架扩展至生态整体,使人类能够为无法言说的生命发声,从而为对所有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关怀提供存在论辩护。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功利性利用转向共存的维度,为构建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共生提供了独特的思想基础。
2025年03期 v.41;No.16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