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回纥《移建勿墓志》与《李秉义墓志》补释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 on Epitaph of Yijianwu and Epitaph of Li Bingyi of Uighur Nobles in Tang Dynasty
马振颖,孙乐菂
摘要(Abstract):
《移建勿墓志》和《李秉义墓志》是新出的两方回纥贵族墓志。学界已有文章做出考证,但前人根据墓志考证出的家族关系有异,究其原因是对《移建勿墓志》中的一句话句读有误,亦有其他著述的录文在此处句读也误,需要改正。移建勿、李秉义二人入唐与纳质制度相关,他们在唐的生活经历其实大不相同,这突显出二人的身份也有很大差别。他们先后卒于大历七年与大历八年,但是二人身死与大历七年前后发生在长安的回纥暴力事件无关。
关键词(KeyWords): 移建勿;李秉义;回纥墓志;唐回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21VJXT002)
作者(Author): 马振颖,孙乐菂
DOI: 10.13805/j.cnki.2095-7009.2025.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浩.西安新见两方回纥贵族墓志的初步考察[J].唐研究,第22卷,2016:497. [2] 李宗俊.唐回纥人李秉义与移建勿二墓志跋[J].碑林集刊,第27辑,2022:93. [3] 刘昫.旧唐书:卷194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5153. [4] 刘昫.旧唐书:卷194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5179. [5] 李延寿.北史:卷97[M].北京:中华书局,1974:3235. [6] 魏徵.隋书: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73:23. [7] 林宝.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7[M].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定.北京:中华书局,1994:1118. [8] 陈思.宝刻丛编[M].影印光绪十四年十万卷楼丛书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517. [9] 陈金生.试论唐代质子制度的内容[J].社科纵横,2009(4):147. [10] 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73[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1267. [11] 石见清裕.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M].胡鸿,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45. [12] 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76[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1294. [13] 刘昫.旧唐书:卷195[M].北京:中华书局,1975:5207. [14] 欧阳修.新唐书:卷217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6120. [1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24[M].北京:中华书局,1956:7218.
- ① 刘文、杜镇编著《陕西新见唐朝墓志》,三秦出版社2022年版,第236-239页。按:本书未收《移建勿墓志》的志盖图版。李浩主编《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中华书局2024年版,第190-191页。 ② 参见李浩撰《西安新见两方回纥贵族墓志的初步考察》,载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2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93-508页,另收入李浩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17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108页。李宗俊撰《唐回纥人李秉义与移建勿二墓志跋》,载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第27辑,三秦出版社2022年版,第88-94页。 ③ 参见李佩琪撰《墓志所见唐与回纥关系研究》,载《档案》2023年第12期,第47-54页。 ④ 本篇录文据墓志图版,异体字、碑别字皆用简体正字,平阙式的空格不再表示,并以“/”符号断行。下篇同,不再出注。 ⑤ 需要说明的是,在《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一书中,由李浩、罗曼重新整理的录文此处句读无误。 ⑥ 参见岑仲勉著《翰林学士壁记注补》,收入氏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外三种)》,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15页。傅璇琮著《唐翰林学士传论》,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263页。 ⑦ 南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辑注、孙通海点校《困学纪闻注》,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785页。 ⑧ 傅璇琮著《唐翰林学士传论》,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页。 ⑨ 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定《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7“四十四有”,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118页。 ⑩ 北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卷8“目录八唐”,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155页。 (11) 见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27《张涉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577-3578页。岑仲勉著《翰林学士壁记注补》,收入氏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外三种)》,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15-216页。傅璇琮著《唐翰林学士传论》,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267页。 (12) 关于骨力裴罗可汗被册封时间的考证,见李娟撰《漠北回鹘碑铭与汉文回鹘史料比较考证》,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71-76页。 (13) 关于唐代质子制度可参见陈金生著《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第四章《隋唐时期的宿卫质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148页。 (14) 王静撰《隋唐四方馆、鸿胪客馆论考》,载《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第23-28页。 (15)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1《代宗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99页;北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976“外臣部·褒异三”,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94页。 (16) 参见王贻樑撰《燕戈“七萃”及穆天子传成书年代》,《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2期,第32-34页。 (17) 参见荣新江撰《唐朝西域胡人在长安的生活》,载本书编委会编《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23年版,第327-343页。 (18) 见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972“外臣部·朝贡五”,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48-11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