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英秀;
<正>刚杰·索木东是西部"7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也是当下少数民族诗人中的后起之秀。他的诗歌自然,本色,真挚,热烈,有感动,有思考,是纯粹意义上的抒情诗,同时又不乏现代意味。2013年,我在《"我只能用一种方式守望甘南":记刚杰·索木东和他的诗》一文中,曾对刚杰·索木东的创作做过浅显的解读,指出:"‘故乡是甘南’,是刚杰·索木东的创作母题,也是基本立场,这使得他
2017年02期 v.33;No.118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卓玛;
刚杰·索木东的诗歌是一种离散写作。他将这种文化认同与冲突、文化差异与融合细细爬梳并意象化地呈现出来,其中的冲突、差异、融合等外在力量来源于诗人隐秘的"文化弃儿"心态,而这种心态影响了诗人灵魂深处的诗学取向,即一种"不安感",并构成其抒情诗的独特品质。
2017年02期 v.33;No.11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张晓琴;缪玲;
刚杰·索木东是西部"7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故乡甘南高地卓尼赋予他独特的精神品质,长期居住在都市的他不时在两种文化之间游走。他以饱含情感的诗行耕耘着故乡的高山与草原,并在藏传佛教的精神关怀下彰显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受难的个体和群体都有着温情的关照,并通过诗歌中对时间的客观感知和主观把握,实现"时间之流"中的灵魂叩问。与此同时,索木东以赤子之心书写出一个身居都市的藏族人的乡愁,然而,在现代城市文明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之下,作为一个诗人,返乡者索木东到达故乡之后,却无法真正抵达故乡。
2017年02期 v.33;No.11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杨红;周航;
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的诗歌创作近些年来引人注目,他的创作成就浓缩在诗集《故乡是甘南》里,其中缭绕着对故乡、民族、母语的无尽乡愁。民族元素的淡化、中年岁月的感叹以及母语的丢失,从中生发的痛感交织在他的大量诗篇中。文章重点分析了刚杰·索木东诗中藏族元素的三个方面:地理层面、人物层面和文化基因层面,认为诗人在诗意乡愁的表达过程中,血液里同时流淌着冷和热。
2017年02期 v.33;No.11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邱婧;
刚杰·索木东是用汉语写作的藏族诗人。文章从地理空间、族群记忆及日常生活等三个角度出发,解读刚杰·索木东的早期诗歌作品,其汉语诗歌既表述了甘南藏族地区的群体记忆,又饱含了私人的日常经验,对其诗歌的讨论有益于观察中国多民族诗歌创作的一般特征与话语空间。
2017年02期 v.33;No.11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石福刚;
构建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测度模型对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甘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向依赖劳动力素质提高阶段过渡;通过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来促进甘肃经济发展顺利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应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人才评估预警机制,通过多措施留住人才。中央政府应该通过改革工资制度,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促进中高级劳动力向西部落后地区流动。
2017年02期 v.33;No.11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王新民;漆建武;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天水市1998~2015年生产总值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ARIMA(1,2,1)模型。应用结合指数平滑法对2000~2006年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并对天水市未来7年的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拟合度较高,相对误差较小,能准确模拟并预测天水市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为天水市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3;No.11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吕艳丽;陈兵建;孙志忠;
根据兰州市200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测度非公经济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边际技术替代率、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兰州市非公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产值增加还是资本投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2017年02期 v.33;No.1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曹振华;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客观上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经济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将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据此本文就从管理的角度对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2017年02期 v.33;No.11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多洛肯;朱明霞;
清代酉阳地区的土家族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酉阳的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土家族的冉氏、陈氏、白鹿山庄陈氏三大文学家族以经学大师冯世瀛为中心拱而围之,广泛参与师生同门的传习活动和朋俦友侣的唱和行为,使家族的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构筑了酉阳地方文缘的基础,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思维模式和艺术风貌;酉阳的地方文艺活动为家族士子提供了诗文交流场所和学术思想宝库,为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考察和分析清代酉阳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具体传承与发展状况,对于丰富和深化地域文学社群的认识,大有裨益。
2017年02期 v.33;No.11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吕国喜;
元代浙东诗派主要成员为东阳的陈樵、李惠、李序、李裕、胡与临海的项炯。陈樵为其领袖、核心。这是一个松散的、非自觉的诗派,无明确、系统的诗学主张,无集会、结社,也无作品集等,但相同的活动地域、相似的社会地位、共同的思想情趣与诗艺追求,以及密切的交往联系,是它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诗派现存乐府诗64首,即事类、咏史类、爱情类都有鲜明的特色。此诗派为元末"铁崖诗派"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推动了杨维桢倡导的以复古为革新的古乐府运动。
2017年02期 v.33;No.11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杜宇平;张克锋;
陈衍《石遗室诗话》是晚清诗坛一部颇有影响的诗学著作,他提出的"三元说"也是诗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继承前人诗学观,尤其是叶燮"中唐枢纽论"的基础上,陈衍提出"三元说",以变化作为诗歌发展的内部规律,将宋诗提到与唐诗比肩的地位,从而提出"诗不分唐宋"的观点。
2017年02期 v.33;No.11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李娜;
南朝的文学职官,任职者见有43人。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皆有,充任者全为世家大族子弟。他们在文学、书法、儒学、玄学、音乐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并为时人所称道。南朝王国文学职官级别为六品,一般需要积功多年,才能"累迁"到这一职位。难见对卓异之才的"超授",也难见据此积功的"超迁"。放眼于权力与文学,亦可见南朝王国文学职官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2017年02期 v.33;No.11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赵悦;孙惠欣;
《山海经》是神话文学中的瑰宝,其中有一类突出的神话类型——死亡变形神话,这类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存在了突破既定生命状态的意识。根据变形神话的演变规律可以将其分为图腾型变形、类比想象型变形、情感型变形以及接触型变形。通过对《山海经》中死亡变形神话的分类研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原始先民在自然环境中所认识到的较为完整的生命观和初步形成的社会意识。
2017年02期 v.33;No.11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