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44087

西北地方文化研究

  • “周公型模”的主要构成要素——“周公型模”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之二

    胡义成;

    "周公型模"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天-仁"双本体哲学,民本主义国家治理范式以及周人一贯强调的"无逸"精神。"天-仁"双本体哲学是"周公型模""仁道-政道"核心治理模式的哲学基础。周公的"天哲学"与其"仁道哲学"同构互补,是"周公型模"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周易》是周公"天哲学"的形式化展开。作为中华哲学原型的周公"天-仁"双本体哲学体系完全异于西方哲学,但中国"天哲学"体系却又是西方市场经济观念的来源之一。

    2017年02期 v.33;No.11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肩水金关汉简(肆)》所见甘肃人身高

    蒋波;周世霞;

    《肩水金关汉简(肆)》公布了诸多珍贵资料,部分简牍涉及35位汉代甘肃地区居民的身高信息。他们主要来自当时的张掖郡、张掖属国、陇西郡三地;其中有31位属成年男性,身材多在七尺二寸、七尺三寸之间,与居延汉简等材料所载甘肃人普遍身高类似。对这些人的身高进行统计,将相关尺寸换算为今日长度单位,并考虑到被统计者的身份特征,可知汉代甘肃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约为167厘米,与北方其它地区基本持平。

    2017年02期 v.33;No.1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甘肃作家作品研究

  • 主持人语

    严英秀;

    <正>刚杰·索木东是西部"7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也是当下少数民族诗人中的后起之秀。他的诗歌自然,本色,真挚,热烈,有感动,有思考,是纯粹意义上的抒情诗,同时又不乏现代意味。2013年,我在《"我只能用一种方式守望甘南":记刚杰·索木东和他的诗》一文中,曾对刚杰·索木东的创作做过浅显的解读,指出:"‘故乡是甘南’,是刚杰·索木东的创作母题,也是基本立场,这使得他

    2017年02期 v.33;No.118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勇守精神沙渚——刚杰·索木东诗歌的抒情品质

    卓玛;

    刚杰·索木东的诗歌是一种离散写作。他将这种文化认同与冲突、文化差异与融合细细爬梳并意象化地呈现出来,其中的冲突、差异、融合等外在力量来源于诗人隐秘的"文化弃儿"心态,而这种心态影响了诗人灵魂深处的诗学取向,即一种"不安感",并构成其抒情诗的独特品质。

    2017年02期 v.33;No.11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尚未抵达的返乡者——刚杰·索木东论

    张晓琴;缪玲;

    刚杰·索木东是西部"70后"诗人的重要代表,故乡甘南高地卓尼赋予他独特的精神品质,长期居住在都市的他不时在两种文化之间游走。他以饱含情感的诗行耕耘着故乡的高山与草原,并在藏传佛教的精神关怀下彰显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受难的个体和群体都有着温情的关照,并通过诗歌中对时间的客观感知和主观把握,实现"时间之流"中的灵魂叩问。与此同时,索木东以赤子之心书写出一个身居都市的藏族人的乡愁,然而,在现代城市文明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之下,作为一个诗人,返乡者索木东到达故乡之后,却无法真正抵达故乡。

    2017年02期 v.33;No.11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诗意乡愁:血液里同时流淌着冷和热——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诗歌创作论

    杨红;周航;

    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的诗歌创作近些年来引人注目,他的创作成就浓缩在诗集《故乡是甘南》里,其中缭绕着对故乡、民族、母语的无尽乡愁。民族元素的淡化、中年岁月的感叹以及母语的丢失,从中生发的痛感交织在他的大量诗篇中。文章重点分析了刚杰·索木东诗中藏族元素的三个方面:地理层面、人物层面和文化基因层面,认为诗人在诗意乡愁的表达过程中,血液里同时流淌着冷和热。

    2017年02期 v.33;No.11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藏地记忆与混血诗学——重读刚杰·索木东的早期诗作

    邱婧;

    刚杰·索木东是用汉语写作的藏族诗人。文章从地理空间、族群记忆及日常生活等三个角度出发,解读刚杰·索木东的早期诗歌作品,其汉语诗歌既表述了甘南藏族地区的群体记忆,又饱含了私人的日常经验,对其诗歌的讨论有益于观察中国多民族诗歌创作的一般特征与话语空间。

    2017年02期 v.33;No.11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社会与法学研究

  • 甘肃少数民族聚集区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甘肃城乡社会区域协同发展的另一种思考

    李俊峰;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开发等因素,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经济和社会的后续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甘肃少数民族聚集区又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和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这些地区环境恶化及生态脆弱的现象更为严重,同时其又是全省乃至全国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性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和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近年来,甘肃省虽然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这些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民族、宗教、风俗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了其环境保护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

    2017年02期 v.33;No.118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基于众创空间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马红;魏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和政策促进大学生"两创"活动的开展,在提出的建设众创空间战略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了阐述,这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高校现有创新创业基地未能充分激发青年的创新创业活力,对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助推,而众创空间以市场化经营机制、广泛的资金来源和互联网技术支撑等特点适应了当前"两创"的要求,是推进"两创"的关键举措。本文在阐述了"众创空间"和高校"双创"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影响和意义基础上,对二者结合的实践方式进行了思考。

    2017年02期 v.33;No.118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经济与管理学研究

  • 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石福刚;

    构建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测度模型对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甘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向依赖劳动力素质提高阶段过渡;通过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来促进甘肃经济发展顺利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应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人才评估预警机制,通过多措施留住人才。中央政府应该通过改革工资制度,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促进中高级劳动力向西部落后地区流动。

    2017年02期 v.33;No.11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法在天水市GDP预测中的应用

    王新民;漆建武;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天水市1998~2015年生产总值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ARIMA(1,2,1)模型。应用结合指数平滑法对2000~2006年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并对天水市未来7年的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拟合度较高,相对误差较小,能准确模拟并预测天水市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为天水市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3;No.11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非公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吕艳丽;陈兵建;孙志忠;

    根据兰州市200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测度非公经济对劳动力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边际技术替代率、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兰州市非公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产值增加还是资本投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2017年02期 v.33;No.1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

    曹振华;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客观上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经济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将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据此本文就从管理的角度对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2017年02期 v.33;No.11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传媒研究

  • 谢晋代表作品中的戏剧性叙事原则研究

    何爱军;

    谢晋作为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之一,为中国电影贡献了毕生尽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电影,他创作的电影影响了同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审美趋向。谢晋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性影片体现了不同的戏剧性叙事原则,通过它们反映出了谢晋影片的创作特点。

    2017年02期 v.33;No.118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出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朱娅蕾;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出版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在自媒体冲击下,传统出版的读者群体逐渐流失,编辑"审核"角色不断弱化,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生深刻变革。同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传统出版带来机遇,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更为丰富和编辑水平迅速提升两大方面。传统出版在知识生产和传播环境大变革的当下,应找准定位,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2017年02期 v.33;No.11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文史研究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清代酉阳土家族文学家族研究

    多洛肯;朱明霞;

    清代酉阳地区的土家族文学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酉阳的地方文缘关系密切,土家族的冉氏、陈氏、白鹿山庄陈氏三大文学家族以经学大师冯世瀛为中心拱而围之,广泛参与师生同门的传习活动和朋俦友侣的唱和行为,使家族的精英思想和诗艺成就构筑了酉阳地方文缘的基础,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思维模式和艺术风貌;酉阳的地方文艺活动为家族士子提供了诗文交流场所和学术思想宝库,为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考察和分析清代酉阳土家族文学家族的具体传承与发展状况,对于丰富和深化地域文学社群的认识,大有裨益。

    2017年02期 v.33;No.11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试论元代浙东诗派

    吕国喜;

    元代浙东诗派主要成员为东阳的陈樵、李惠、李序、李裕、胡与临海的项炯。陈樵为其领袖、核心。这是一个松散的、非自觉的诗派,无明确、系统的诗学主张,无集会、结社,也无作品集等,但相同的活动地域、相似的社会地位、共同的思想情趣与诗艺追求,以及密切的交往联系,是它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诗派现存乐府诗64首,即事类、咏史类、爱情类都有鲜明的特色。此诗派为元末"铁崖诗派"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推动了杨维桢倡导的以复古为革新的古乐府运动。

    2017年02期 v.33;No.11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陈衍“三元说”的渊源探微

    杜宇平;张克锋;

    陈衍《石遗室诗话》是晚清诗坛一部颇有影响的诗学著作,他提出的"三元说"也是诗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继承前人诗学观,尤其是叶燮"中唐枢纽论"的基础上,陈衍提出"三元说",以变化作为诗歌发展的内部规律,将宋诗提到与唐诗比肩的地位,从而提出"诗不分唐宋"的观点。

    2017年02期 v.33;No.11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论南朝的文学职官

    李娜;

    南朝的文学职官,任职者见有43人。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皆有,充任者全为世家大族子弟。他们在文学、书法、儒学、玄学、音乐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并为时人所称道。南朝王国文学职官级别为六品,一般需要积功多年,才能"累迁"到这一职位。难见对卓异之才的"超授",也难见据此积功的"超迁"。放眼于权力与文学,亦可见南朝王国文学职官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2017年02期 v.33;No.11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山海经》中的死亡变形神话类型

    赵悦;孙惠欣;

    《山海经》是神话文学中的瑰宝,其中有一类突出的神话类型——死亡变形神话,这类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存在了突破既定生命状态的意识。根据变形神话的演变规律可以将其分为图腾型变形、类比想象型变形、情感型变形以及接触型变形。通过对《山海经》中死亡变形神话的分类研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原始先民在自然环境中所认识到的较为完整的生命观和初步形成的社会意识。

    2017年02期 v.33;No.11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教育学研究

  • 西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方式的调查研究

    李金云;马欢;赵文娟;

    教师教科书使用方式对教学意义重大。本研究以西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310名语文教师为抽样对象,对语文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教科书使用方式进行调查并得出相关结论。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专业共同体尚未形成,教科书编制存在疏漏成为制约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因素。革新教科书使用观念、丰富教科书使用方式、打造教科书研究共同体,优化教科书教学指导设计是优化教科书使用的应有方略。

    2017年02期 v.33;No.118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苔丝》的多模态赏析

    朱玉霞;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之作,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笔力。文章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文本阅读模式、PPT及改编电影的音视频模式和讨论、心得体会等反馈模式去全面立体地赏析《苔丝》的艺术精髓和思想价值,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证明多模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7年02期 v.33;No.11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大学生兼职行为五维度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李宏伟;马争朝;

    兼职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能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消费水平的选择路径之一。基于以往研究,对兰州市1252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假设检验,综合分析了个人发展倾向、学校教学管理、经济需求、兼职环境、社会压力对大学生兼职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兼职环境、完善教育教学机制、健全奖助学金体系等建议。

    2017年02期 v.33;No.118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其他

  • 论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甘肃省为例

    徐凤;

    民间故事与旅游自古就呈现出一定的联动关系。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景区不仅可以用民间故事解说景观,还可以用它彰显自己的文化推销旅游,也可以依照民间故事造设景观增加景区看点,拓展旅游产业链。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导游词在引用民间故事时存在的问题、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有待融合的途径、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融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四个问题,以期为民间故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7年02期 v.33;No.118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浅析美德特质者蓬勃发展的幸福目标

    卢宣伊;郑林科;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探讨了积极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幸福2.0版(PERMA)和蓬勃发展(Flourish)及美德优势价值行动(VIA)。研究中发现,PERMA扩展幸福理论为五要素(P积极情绪、E投入、R人际关系、M意义、A成就感);Flourish设置幸福路径为蓬勃发展或繁荣生命;VIA美德性格优势是幸福生命的人格特质,Flourish蓬勃发展或繁荣是幸福人生的持续过程,PERMA幸福5要素是幸福人生的追求目标,三者凝聚为幸福者的强大自我力量。

    2017年02期 v.33;No.118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清·康熙御选 徐乾学等编注《古文渊鉴》

    王作华;

    <正>本馆所藏《古文渊鉴》六十四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选,徐乾学等编注,清康熙二十四年内府刻四色套印本。本书由朱、墨、黄、蓝四色套印而成,版本精美,套印技术精湛。正文半叶九行二十字,板框19.1×14.1cm,上下黑口,双黑鱼尾,四周单边。本藏钤有朱印多枚,详加研究,共有10枚不同印章。在御制古文渊鉴序首,有许推之阳文方章,印章内容为"許蘜/霜樓/所藏"。序末有玄烨之钤印两枚,一为阴文方章,上刻"稽右/古文

    2017年02期 v.33;No.118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