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霞;
程颐提出性即理的观点,将人性提高到本体之地位,也就将人性善的崇高价值取向提升到第一位。他又引入气禀而来的才来解决恶的问题,建构了性才并举的人性论。在心与性的问题上,程颐认为,心与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表现在心更多的指向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且心有已发、未发之分以及人心、道心的差异。程颐在性情关系上,阐述了性对情的决定作用,论述了情的相对的独特性。
2010年05期 v.26;No.7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王超;
后马克思主义运用"话语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范畴:"工人阶级",并建构了分散的、多元决定的主体范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主体统一理论来确立工人阶级的先锋党领导权的合法性。据此,以拉莫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试图建构霸权理论,即激进民主理论。实质上,后马克思主义建构的这种多元主体范畴只是"话语"模式的一种理论虚构,仅看作是对现实表象的一种描述。那么,激进民主理论试图通过统一激进民主理论来统一多元主体设想也只能是一种虚妄。
2010年05期 v.26;No.7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刘艳;
和谐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梦寐以求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千百年来可欲而不可求的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代表和谐社会的"大同"思想自商周以来就不断地使无数志士仁人为之思虑,为之奋斗,其间不乏优秀的思想和精辟的学识,孔子的仁学思想就即其中之一,在其后的孟子以及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清代的谭嗣同都对"仁爱"思想有所涉及。并且,这一思想也正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现代性反思作用。
2010年05期 v.26;No.7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徐吉平;左亚洛;
我国对于普通共同诉讼制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至于劳动普通共同诉讼,则更是鲜有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这给我国的劳动司法实践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当前宜从群体性劳动纠纷解决的具体实践出发,依据普通共同诉讼的一般原理,对我国现行群体性劳动纠纷的仲裁及诉讼解决机制进行重新梳理与改造,重构我国的劳动普通共同诉讼制度。具体言之,该种改造将涉及案件的管辖、立案、审理程序、主张及证据的共通性规则、裁判方式等诸多方面。
2010年05期 v.26;No.7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周光富;
建国后至1978年间检察权威被认同,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仍然存在对检察权威的质疑,社会治理的嬗变下检察权力配置模式也在发生变迁,应从公平正义、实现高效性和纠查行政违法角度提高检察权威性的检察权力配置方向。
2010年05期 v.26;No.7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苏云;
目前,对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的专题研究较少。理论上的不明确,导致检察司法实践中行使方式的混乱,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难以在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阶段得到落实。本文拟从法理学角度,针对当前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公诉裁量权进行分析比较,探究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的功能及制度价值。
2010年05期 v.26;No.7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马永伟;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给予残疾人在诉讼方面予以支持是实现残疾人诉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借鉴国外残疾人立法例基础上,应结合我国残疾人诉权立法保护实际状况,亟需修订完善《民事诉讼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相关立法规定,应赋予残联组织支持诉讼职能,保障更多残疾人实现诉权。
2010年05期 v.26;No.7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梁军;
当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交通肇事逃逸又是交通肇事犯罪中的多发现象,这也一直是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交通肇事逃逸的表现形式和认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待对于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的解决和刑法理论相关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
2010年05期 v.26;No.7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李尔平;粟雄飞;甘日栋;
社会泄愤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它不仅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成为了风险社会的标志。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在社会泄愤事件中集中体现了人们意识盲目性、参与自发性、行动叛逆性、冲突非理性的群体心理特征。从社会心理学来看,引起社会泄愤事件产生和扩大升级的主要心理因素有:社会认知偏差、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群体压力与个体匿名、社会类化与盲目从众和社会偏见与首因效应。
2010年05期 v.26;No.7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吴虹;周琪;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和税务征管体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不少的弊端和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于是提出了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方式来规范和解决诸如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资金缺口大;社保基金欠缴严重,管理缺乏制约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从缴费制改为征收社会保障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并由此导致了学界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争论。本文通过对两种筹资方式的分析和比较,及社保资金筹集方式的国际趋势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实际对社保费改税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2010年05期 v.26;No.7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欧阳芳;
全球低碳经济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中小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中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制度环境、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开展营销策略,比如树立企业的低碳意识,制定营销计划,开展营销策略、创新技术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2010年05期 v.26;No.7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王乙茹;文雅;
为了解金融危机余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笔者对全国七个地区的八所著名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使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处理。对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平均幸福度,幸福原因的归因倾向,幸福感的来源,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对中国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等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特别是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的缓解,从学校、社会、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措施。
2010年05期 v.26;No.7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徐世栋;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2010年05期 v.26;No.7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张毓洲;
况周颐《蕙风词话》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词学理论和批评著作。况周颐在《词话》中辨正了词的"诗余"说,认为词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诗没有依附关系,用"诗余"称呼词,则歪曲了词的本质。同时,他阐释了王鹏运提出的作为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原则的"重、拙、大"三要,指出应力避刻意为曲折和词意忌重复等作词之忌以及提出了作词要语意不晦涩、不可作寒酸语、造句要自然、真为词骨等创作方法与见解。
2010年05期 v.26;No.7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宋彩凤;
王曾翼的《回疆杂咏》三十首以"褰帷宣圣德,问俗采欢谣"为旨归,留下了竹枝词的南方写作惯例与新疆民俗内容的整合轨迹。南方意象与回部词汇不断被整合,自身的南方阅历经常被用来解释新疆民俗,充分展示了王曾翼为南北方文化融合所做的努力。同时,《回疆杂咏》精工雄健的风格,也表现出南方文化讲求精致的思维习惯与北方粗犷雄伟地域风格的结合。
2010年05期 v.26;No.7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李广龙;
关于孔子"《诗》可以群"的《诗》论观点,学术界多从思想文化背景方面去分析其成因。而本文将从春秋时期天命鬼神观念的转变、孔子思想、《诗经》的文献来源、《诗经》篇章的创作群体和服务对象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将"《诗》可以群"置于具体的文献当中去探索其科学内涵。
2010年05期 v.26;No.7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纪兰香;
黄溍是元代著名的诗文家,同时也是书画家,他的题画诗或再现画面、或借画抒怀、或揭示画旨,在对元代社会上种种不平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隐逸情怀,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淡泊从容而又光明磊落的士大夫精神。
2010年05期 v.26;No.7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骆京景;庞继贤;
学术论文作者利用话语资源与其读者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被广泛认为是有效学术说服的核心。指令语因其对读者面子构成潜在威胁而被广泛认为是冒险的话语策略;然而,它能帮助作者展现其专业能力、对论点的掌控,引导读者按照其规定的方式理解论点从而说服读者,因此指令语又是作者掌控其与读者关系的复杂修辞策略。本文对比分析了硬科学(hard science)和软科学(soft science)领域六大学科各类指令语的分布情况,发现指令语的分布特点取决于不同的学科规范、作者构建知识的方式及其交际目的。
2010年05期 v.26;No.79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石红梅;
意译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重分析英汉互译中意译的特点,论述意译之美在于形式、意象和意境、修辞上的创新,并指出直译和意译,二者都是翻译最根本的策略和途径,各自魅力交相辉映。翻译中应首先将原叙融会于心,反复咀嚼,水到渠成,自然流出。
2010年05期 v.26;No.7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张同俊;
20世纪被称为语言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到确认。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个语言学流派纷纷出现,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语法、英国系统语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语言学流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研究了语言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其理论观点形成了现代语言学基本理论框架。这一切离不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贡献。
2010年05期 v.26;No.7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孙洪山;薛峰峰;
汉语句子话题在功能上不同于英语句子的主位。汉译英时,为了实现译文自然、连贯的目的,必然要求译文符合英语的信息表达方式。为此,译者应灵活处理,除了将汉语句子话题处理为英语句子主位外,多数情况下应重新确立英语主位成份。另外,不同谓语动词的使用也会影响到汉语话题的翻译策略。可在句子和篇章两个层次上考虑汉语话题的翻译策略问题:在句子层次上,确保句法正确;在篇章层次上,促成译入语篇章的连贯性并尽量再现出原文的倾向性。
2010年05期 v.26;No.7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石蕊;
本文以"零翻译"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为基础,通过区分"零翻译"与"不译"、"不可译",并界定若干"零翻译"形式。结合当今流行语发展及其各种译法,探讨跨文化视角下,"零翻译"在流行语翻译中的优化应用,以辩证的视角回应当前对"零翻译"的某些质疑。
2010年05期 v.26;No.79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贾立平;
社会的进步和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催生了新词的大量涌现,新词翻译开始倍受关注。新词翻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关联翻译理论中得到强有力的解释。笔者析取新词翻译的旧意翻新名、显隐信息的处理、翻译策略的选择、新词词义推理四个方面,试图用关联翻译理论四个相对独立的理论视角来逐一例证阐述。希望本文能为新词翻译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10年05期 v.26;No.7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崔雪茹;
民族性格是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所有成员共有的一种性格倾向。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言语及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民族性格差异。总结如下: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强调和合与张扬个性;脚踏实地与冒险开拓;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注重德性与崇尚理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增进了解意义重大。
2010年05期 v.26;No.7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张硕勋;王洲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地处我国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以近代青海藏族的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为参照,对当今青海藏族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婚姻家庭文化的变迁与调适做了描述和分析。
2010年05期 v.26;No.7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豆宏健;
在当今社会偏见仍然无处不在,只是偏见的表现更加隐蔽和微妙。偏见的存在持久而顽固,它的产生既与人类心理特征和认知的缺陷有关,也有竞争和学习的社会根源。偏见作为一种破坏性的事实,对偏见的持有者和偏见的对象都是有害的,必须予以正视和消除。
2010年05期 v.26;No.79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周军平;
本文以课堂观察为研究手段,调查了我校大学英语课堂不同班级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情况,依据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造成班级之间互动差异的因素,并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0年05期 v.26;No.79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李淑苹;
输入与输出是二语习得中最为基本的语言实践类型,倍受语言界的关注。本项研究依据二语习得相关理论,针对输入假说、输入加工教学、输出假说以及二语习得过程模式做出了一定的剖析并指出语言习得应该将输入与输出并重,同时考虑学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构建适时的信息输入和有效的语言输出。
2010年05期 v.26;No.7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