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向东;王思涵;
文学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尤其是表示新思想、新事物的“新名词”与“外来语”。清末“诗界革命”所倡导的新题诗,长期以来因其不能突破“旧风格”的藩篱而为史家所诟病,而清末大量的政论文更是不被当作文学来看待。但从文学语言的角度看,正是清末这些“满纸新名词”的诗文,为日渐僵化的旧文学焕发新机,提供了新的思想与语言形式。
2024年05期 v.40;No.163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杨光祖;李艳;
鲁迅的诗论,是战士的诗论,富有战士的气质。1908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形成了他独特的诗论。鲁迅的诗论,主要采纳异邦思想,是“拿来主义”的。他早年深受西方哲学影响,尤其尼采、克尔凯戈尔等。他的诗论,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也有“我以我血荐轩辕”式的家国情怀。《摩罗诗力说》就特别表扬那些具有反抗精神的诗人。
2024年05期 v.40;No.163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陈晶晶;
基于敦煌乡土志文书的相关记载,通过对敦煌市区东北诸城址信息的分析比对可知,汉代效谷县城当在今沙州古城东北20公里余的城湾一号古城。而考证悬泉汉简所载悬泉置至遮要置通行时辰数,对比悬泉置的坞院规模大小,可以推算出效谷遮要置在今悬泉置以西38公里的大疙瘩梁古城。另遮要置下属的要泉亭,当在今莫高窟以南、大泉河岸的成城湾古城附近。
2024年05期 v.40;No.163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李波;
托马斯·基德的《西班牙悲剧》开创了一个新的戏剧类型,是英国复仇悲剧的先驱,影响了后继者的戏剧创作。复仇具有丰富的意蕴,基德通过安德里安、英匹丽亚和西埃洛尼莫的复仇,探讨了死亡、道德和正义问题。安德里安的复仇揭示出死亡所具有的娱乐价值,不仅弱化了死亡恐惧,还表明死亡意味着肉体消亡,灵魂不朽的二元论立场;英匹丽亚的复仇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道德困境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西埃洛尼莫的私人复仇是对国家法律失败的控诉以及对正义的呼求。最终,复仇者作为社会改革者成为时代的悲剧英雄。
2024年05期 v.40;No.16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